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月全食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月全食的形成原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观赏攻略
1)本次月全食开始于北京时间18时51分,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月亮已经升起;
2)偏食阶段,也就是“初亏”开始于19时48分;
3)最精彩的全食阶段将从20时52分持续至22时08分,共约1小时16分钟,在此期间能欣赏到壮观的“红月亮”;
4)月亮的复圆时刻大约在23时11分。此次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刚刚通过近日点一天,因此在月全食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一次接近“超级月亮”的大红月。
根据天气预报,31日北京市预计天气比较晴好,而且月全食发生在前半夜,因此是一次绝好的观测月全食的机会。
2、月全食是怎么形成的?
发生日食的条件是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3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或近于一条直线时,这时地球上会发生日食。
满足这样条件需要两个前提:
1)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
2)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只有当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日食:
那么月食呢?
月食又是怎么一回事?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人们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满足这样条件也需要两个前提:
1)月食必定发生在望月(即满月)的位置,即农历十五、十六日;
2)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
不是所有的望月都会发生月食,因为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9′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
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
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人们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月食和日食形成的共同原因:
月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不重合,而是有大约5°9′度的夹角,所以不是每个农历初一、十五都要发生日月食,只有当月球运行到两个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月食。
由此总结,发生日月食的条件是:
1)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投影在同一直线上;
2)此时月球位于其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交点附近。
日食和月食哪一个更容易被我们观察到呢?就全球而论,发生日食次数比月食要多。但对同一地而言,见到月食的次数远多于日食。因为月食时见食地区广(夜半球各地均可见),而日食时,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
3、月全食为什么叫“红月亮”?
广义的“红月亮”随时都可能发生,在平时月亮很低、在地平线附近的时候,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就可能产生“红月亮”。
狭义的“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
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就会发生月全食,和日全食时天空一片漆黑不同,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被俗称为“红月亮”。
月全食时“红月亮”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照射到月面上的暗红色太阳光。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黑月亮”,换句话说,看不到月亮。
但是地球的大气层成为一个折射体,让“擦肩而过”的太阳光方向发生了偏折,这部分阳光投向原本的“黑月亮”,于是月亮变得漂亮和梦幻了许多。
当阳光从地球侧面的大气中穿行时,先从空间进入大气层,然后,又由大气层进入空间,期间产生了两次折射,如同光线透过凸透镜的原理,向地心方向偏折的聚合光线照到月亮上去了。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
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