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动态 > > 正文
2024-06-06 15:47:05

5.5G时代来了!你的手机可能不支持

导读 自MWC 2024中国移动官宣5G-A(5.5G)商用计划后,在国内也召开了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同时OPPO、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也相继传出消息...

自MWC 2024中国移动官宣5G-A(5.5G)商用计划后,在国内也召开了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同时OPPO、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也相继传出消息,将会率先支持5.5G移动通信,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在宣告着5.5G商用元年的到来。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感知可能并不是很强,甚至对于5G都是后知后觉的。而即将到来的5.5G,想必也是了解甚少。至于所谓的5.5G,也并不是所有手机都能用的。

5.5G是什么?

早在2020年,5.5G的概念就出现了,它完整的名称是5G Advance(5G-A),是由5G迈向6G之间的一种过渡技术。

根据中国移动的阐述,5.5G拥有沉浸式通信、通感一体、确定性网络、智简轻量、天地一体、通算智一体六项能力。这些名词看起来确实令人难以理解,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感知更强的是更快的网速和更强大的AI算力。

一方面,5.5G的网速将会迎来升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也就是说上传和下载的速率将会获得大幅提升,是现阶段5G的10倍。

举个例子,当你使用5.5G下载文件时,它理论上能达到1000MB/s,但这只是理论数值,实际上会低一些,毕竟环境会有所差异。不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5.5G的超高网速,对于我们之后下载各种大型文件非常有利,特别是大型手游的更新。

另一方面,5.5G对于AI算力的提升也是比较显著的,尤其是放在如今火爆的手机AI上,更有如虎添翼之势。

例如:当我们在通话时,需要语音转文字,并总结归纳关键信息点,就是通过运营商的大模型技术来实现的。而5.5G能够提升基站的算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反馈给用户,带来智能化的体验。

此外,5.5G还具备高精度定位与低延迟特性,这对于导航定位、游戏帧率都是有着不小的改善。5.5G的应用还有很多,在工业层面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但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感知最强的无非就这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在想了,那么该怎么升级5.5G?难道要和当初的5G一样,更换5.5G手机了?

5.5G手机真的来了吗?

手机作为5.5G最为普及的硬件产品,自然得到了运营商的重要支持。

在中国移动官宣之后,很多手机厂商都陆续跟进,表示会适配5.5G。OPPO当天就官宣表示率先支持5.5G移动通信,让OPPO Find X7系列成为行业首款5.5G手机。

随后不久,小米官方也晒出了小米14 Ultra测试5.5G网速的照片;vivo也表示旗下的vivo X Fold3、vivo X100系列等都将会支持5.5G移动通信。

我们都知道,在5G刚出现的时候,如果想用上5G网络,就需要更换5G手机,升级5G电话卡。如今到了5.5G,设备上自然也会有所要求,不过并不是所有手机都不支持。

中国移动在其5G手机白皮书提到,想要手机支持5.5G,需要具备载波聚合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将两个频段的频宽拼接起来增强网速。

所以,只要手机支持CA_n41A-n28A、CA_n41C、CA_n41A_n79A,基本上都是能够支持5.5G的。

结合目前手机厂商的官宣信息来看,搭载骁龙8 Gen 3、天玑9300的手机,均能够后续通过OTA升级适配5.5G。

而如果低于该配置机型的用户,可以查看手机是否兼容以上的频段,即可知道自己手中的机型能否用上5.5G。

所以,从产品层面来看,5.5G手机的时代确实来了,消费者很快就能体验到5.5G带来的高速网络和强大AI能力。

但如果从普及率来说,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产品适配自然是优先适配新近发布的产品,加之如今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想要通过迭代产品去促进5.5G的普及本身就是很长的一段路。

5G商用至今已将近五年,然而截至2023年底,5G用户普及率超过了50%。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属于领先行列,但还是有很多用户没有升级至5G,手机产品不支持或套餐昂贵,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对于即将到来的5.5G,定价自然也会成为用户选择5.5G的考虑因素。

关于5.5G网络首批商用的城市,包含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0个城市。

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开设中国移动5G Advanced示范厅,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提前前往体验,至于真正落地到用户使用的时间目前还未知。

写在最后

不管如何,5.5G商用已然开启,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只是网速与智能化体验的提升。

但是,对于其他许多行业来说,5.5G会让他们的生产效率产生质的变化,这会随着5.5G技术的普及,逐渐呈现出它的独特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展望一下未来的6G时代,那或许会是一个更加数字化的时代,又或许它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