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动态 > > 正文
2024-07-05 10:25:11

重阳问答︱如何解读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导读 王庆/文 Q: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A: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当前货币...

王庆/文 Q: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A: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的主题演讲,我们认为要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从数量目标逐步转向价格目标。不同于多数发达国家以价格调控为主,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是数量与价格工具并重,对M2、社融增速等金融总量指标关注较多。随着我国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经济总量增速有所下滑,叠加过去以地产为主的信贷结构发生变化,总量指标有所下滑是相对正常的,M1口径的调整或许首当其冲。潘行长的讲话也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利率调控的作用,虽然总量增速可能有所下滑,但只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就是上升的。

第二,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考虑明确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我国当前的利率传导机制下,政策利率主要有7天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即MLF)利率两个,一方面通过逆回购利率引导短期资金利率,另一方面通过MLF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共同对长期利率施加影响。但政策利率过多,一方面不利于市场和社会公众理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央行的调控难度。今年以来,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为代表的短期资金利率波动性逐步降低,与7天逆回购利率的差距逐步缩小,充分显示了7天逆回购利率在基准调控中的作用。但是存贷市场上1年同业存单利率已经接近2%,与当前2.5%的MLF利率渐行渐远,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已经低于MLF利率,MLF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越来越弱。未来货币政策逐步聚焦7天逆回购利率,不仅更加契合市场需求,也和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单一政策利率调控机制相一致,放松对MLF等工具的基准作用也有助于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

第三,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潘行长在演讲中明确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是一种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和流动性管理手段,将逐步替代MLF等政策工具的作用。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不是量化宽松,更不是海外央行的收益率曲线管理工具。我们在此前重阳问答中对此问题已经有过相关阐述。

潘行长的讲话中明确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因此资金面预计将继续平稳运行,贷款利率仍然存在下行空间。我们也更加期待央行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进一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