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陵/文 近日,中国科技大学与赣州加强合作的动作频频。在此背景下,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将建赣州校区”的话题引起国内高教界关注。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科技大学绝不可能在江西建设校区,因为教育部对知名高校异地办学审批十分严格。
近年来,异地办学政策确实在收紧,导致一些异地办学项目最终流产。比如,最近传出启动于2019年、总投资约31.5亿元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因政策原因未能落地。今年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项目也宣告终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已有数十个跨省异地办学项目被叫停或不批复。
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多个异地办学项目被叫停。
由于历史、行政划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校异地办学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圳、苏州、青岛等经济强市来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其经济总量、经济地位不匹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迫切需要,同时也有雄厚的财力引进名校。所以,我们看到,高校异地办学主要集中在这些经济强市。
但异地办学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名校的资源,特别是高水平师资是有限的,多地异地办学不仅加大了大学治理难度,也会让教学、科研资源被稀释。异地校区大多存在办学成本较高、缺乏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办学积淀薄弱等问题,异地校区难以有效共享原有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这种情况下,异地办学机构的成色,是否能够撑起名校之名,又能否满足学生的成长之需,是个未知数。
有人说,国外也有很多大学开设分校,比如加州大学。但加州大学各分校都是独立办学的,分校之间是合作关系,这与国内高校异地办学机构与本部之间的隶属关系不同。而且,加州大学十所分校全都分布在加州地区,而我国异地办学区域跨度大,面临的挑战更大。
再者,一些地方争抢名校异地办学项目,把引进多少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置多少异地办学机构当作政绩,也导致办学行为功利化。在盲目追求大而全、高精尖的同时,忽略了引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匹配度,导致异地办学机构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支撑度并不高。而且,高等教育着力于发展内涵的时代已经到来,对办学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正是基于种种现象,教育部从当初的鼓励到如今的严控,收紧了异地办学政策,这是对异地办学一哄而上乱象的纠偏。同时,虽然跨省异地办学受到严格限制,但省内异地办学仍在积极推进。以广东为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等众多跨市办学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省内异地办学能够促进省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协同发展,同时也能避免区域跨度过大的异地办学带来的问题。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也能避免名校异地办学带来的人才和资源流失问题。
公众对高校异地办学的关注,背后其实是对高等教育优化布局的期待。如何把握好政策方向,满足不同区域发展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与需求,是一道必答题。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