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动态 > > 正文
2024-07-25 15:04:12

精致女生坐高铁 带货网红大团建

导读 vlog领域冉冉升起一条新赛道。这次,网红们把场景搬到了高铁上,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包含了上百个分镜,一个视频可以出现十几款产品。这就是...

vlog领域冉冉升起一条新赛道。

这次,网红们把场景搬到了高铁上,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包含了上百个分镜,一个视频可以出现十几款产品。

这就是最近被喷成筛子的“精致女生坐高铁”系列。

看过的人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明显且愚蠢的消费主义陷阱了。

很难想象,到底是多远的路程,才值得一个人背着几十斤家居产品上路。

在抖音和小红书,“精致女生坐高铁”系列已经变成了大伙群嘲的对象。有人把它当作视觉解压asmr,有人把它当作抽象行为艺术,但更多人把它视为一种低级的带货视频。

作为消费者,人们可以接受广告和营销。但不动脑子的偷懒营销,就变成了另一种程度的乐子。

只要你刷过两个以上“精致女生”的视频,就会被她们身上巨大的同质性震撼——每个视频的拍摄分镜都使用了同一套模版,同一款产品,同一套话术。

明明是记录生活的vlog,硬生生变成了动作一致的广播体操,这何尝不是当代消费主义奇观。

视频开场一定是高铁外景,大部分“精致女生”都是坐着同款电动行李箱出场的。

视频的标题也是同一种格式:

月薪三万女生第一次坐高铁有多忙?小富裕女生第一次坐高铁动卧有多忙?33岁精致女生出差一天有多忙?

究竟有多忙?

你往下看就知道了,她们比列车长都忙。

进入高铁座位,第一件事必须是消毒。

酒精喷雾器要随身携带,一次性座位套也要铺好,所有人都拿出来同一品牌的次抛消毒纸巾。

二话不说,上车就是一顿大保洁,路人看了估计都犯嘀咕:这座位上是有人拉过屎吗?

你以为的消毒,是擦座位擦桌面擦扶手,实际上的消毒,是连高铁窗户外面也要擦干净。原因很简单:为了出片。

网友们看到这里,忍不住开怀大笑——

“姐们儿你忘记擦铁轨了。”

“下次记得给列车员洗个澡。”

“实在太闲了就拿个拖把,去把过道拖一下。”

消毒仅仅是热身,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才是真正的节目效果。

在矿泉水里插上电动加湿器,因为高铁空气太干燥了对皮肤不好;从包里掏出一个电动除螨仪,在铺好的一次性床单上滚一滚;打开一个塑料花瓶,在里面灌满水,插上刚买的鲜花,让枯燥的高铁焕然一新。

紧接着,拿出自带的一套简易茶具,在高铁上开始给自己泡茶,连正宗潮汕人看了都会直呼内行;喝完茶之后,再掏出从家里带的蔬菜和牛肉,食用一碗新鲜烹制的方便面。

最后在等泡面的时间,再贴上一个“小仙女的事你少管”垃圾袋,完成一套丝滑入席的抽象小连招。

氛围整到位了,就得上剧情了。

几乎每一位“精致女生”,都会表演一段“正在高铁上享受精致生活但是突然需要紧急处理工作”的环节。

这是整部视频的高光乐子时刻。

她们优雅从容地掏出同一款“激光虚拟键盘”,打开苹果手机自带的备忘录,随便敲了几个字,就是在“紧急处理公司八个亿的合同”。

如果细心的你暂停画面放大观察,会发现备忘录里的文字大多是“今日计划”“今年目标”或者是没话找话,现敲的三个大字:“备忘录”。

所有京沪快线上疲惫不堪的打工人,看完这段“加班画面”,恐怕都会加载出1个G的脏话。

这年头还有表演假装加班的人呢?真让她们体验一次高铁上的电话会议就老实了。

火急火燎地表演完“加班”之后,她们会从行李箱里掏出自带的毛毯、眼罩和耳塞,在毯子上贴一个“精油安睡贴”,在高铁上进入一场精致而香甜的睡眠。

除了睡觉,还可以打开“迷你投影仪”,直接把高铁变成私人电影院;或者拿出一款9块9的电子五子棋进行一番鏖战。

在精致女生的赛道,能看到市面上的所有高精尖科技设备,就差在高铁上改造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了。

精致女生上厕所也有自己的方法论。

上厕所的第一步,是打开手机闪光灯检查一下高铁厕所有没有隐藏摄像头,堪称让整个铁路局都屏住呼吸的神操作。

虽然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连马桶垫纸的使用方法都搞错了,但这不妨碍她们上完厕所之后一定要使用同款小林制药的“消臭元”,目的是为了让后面上厕所的人能够享受一个玫瑰香味的公共厕所,这才是真正的公益使者。

同样,即便高铁厕所里有专用洗手液,她们仍然会使用同款的花朵型“香皂片”,以及便携款爆珠牙刷。上一次见到这种廉价无用的小玩意儿,还是在小学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里。

为了能让更多产品出镜,精致女生们还需要触发“化妆”“卸妆”等关键词。

就像在同一个摄影棚拍摄同一段视频,她们也使用了同款便携式胶囊洗漱用品,同款牙线,同款手膜。

在人来人往的高铁卫生间里,精致女生们支起手机支架和专业灯光,挂起琳琅满目的化妆包,换上了可爱的睡衣睡裙,开始了漫长的洗漱表演。

如果睡衣不平整,还可以用便携熨斗把它熨得漂漂亮亮。

没错,她们可以携带熨斗出门。

精致女生坐高铁,饮食也要讲究。

有人掏出了从家里鲜切的水果,拿出一个便携式榨汁机,给自己做一杯鲜榨奶昔。

有人自带了塑料高脚杯,往杯子里倒入刚从乘务员小推车那里买来的美汁源果粒橙。

有人直接从包里变出了一整间厨房,在高铁上现做干巴lunch。配文一定少不了这句——这就是商务座的仪式感,集美们又出片啦。

要是论火车带饭,哪个女生都精致不过我奶,每次出门包里都是西红柿黄瓜砂糖橘。

还有一类经典MVP结算画面,我愿称之为“调素琴,阅金经”环节。

为了陶冶情操,有人随身携带迷你画板颜料,用生物摄像机般敏锐的记忆力,对窗外的美景进行速写训练,美院学生都下跪拜师学艺。

为了强身健体,有人掏出了迷你台球桌,在高铁座位上打得酣畅淋漓。

还有人直接掏出了一米多长的电子琴,穿着清凉性感的内衣开始抚琴品茗。

在完成以上所有操作之后,他们还会打开一本纸质书,进行短暂的阅读表演,美其名曰“让浮躁的灵魂慢下来”。

有人开着50倍美颜滤镜品读余华的《活着》,有人翻开了崭新的全英文纸质书,书本看上去没有任何折损的痕迹;有人甚至打开了一份全英文纸质版“纽约时报”阅读得津津有味。

在人人都看电子书的当下,只有她们还坚守着纸质书的初心。原来真正的文化传承,靠的是这些专职拍vlog的精致女孩。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精致女生的极限,那你的想象力还是太局限了。

当此条赛道已经卷到了“把高铁动卧布置成哈利波特套房”,博主说出“喝一杯鲜榨果汁班味都变少了”的时候,整套行为艺术都变得更加荒诞了——

一群没上过班的自媒体网红,带着助理和摄影,扛着大包小包的带货产品,布置好灯光和机位,表演自己坐高铁“出差”的日常,然后告诉屏幕另一边真正上班的牛马们,只有这样享受精致生活,班味才能少一点。

任何一个真正上过班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骂街。

选择高铁作为拍摄场景,是“精致女生”系列最“鸡贼”的地方。

高铁既有卧室场景可以贩卖居家好物,又有化妆场景可以安插美妆植入,还有厕所场景可以带货清洁个护。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还能消除视觉疲惫——赚钱两个字,算是被网红们研究透了。

更重要的是,高铁作为中国触达人群最广的交通工具,让网红们像渔民撒网般精准地将目标用户收入囊中:她们是年轻消费者,有点小钱但并不多,想改善生活品质,但又支付不起真正的奢侈品。

于是,从拼多多上搜罗来的便宜货,就能拼凑出一副虚假的精致图景,贩售给这些兜里没什么钱的年轻人。

9块9包邮的塑料摆件和质量堪忧的三无产品,共同营造出虚伪的粉色泡泡。这种割裂感,就像用4K清晰度看无脑短剧,外表看起来是精装别墅,推开门一看原来是毛坯。

这种对低智消费主义的愤怒,很快发展成了另一种调侃与嘲讽。

既然有这个闲工夫,不如把这些“精致女生”们召集起来,一起给高铁做一次深度保洁,让真正的劳动人民休息一天。

精致女生的bug也数不胜数,视频中的细节漏洞百出。

要么是人睡在上铺,却给下铺擦车窗玻璃;要么是在高铁上用便携打印机打印公司投标合同;要么是用备忘录写几个字就声称自己“在搞钱”;明明戴着耳塞,还会被自己的手机闹钟准时叫醒。

越看精致女生系列,越觉得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搞笑短视频。

连高铁乘务员都忍不住现身说法:真正坐商务座的乘客,没有一个这么癫的。

在“精致女生”系列走红之后,“讽刺精致女生”系列也火了。

有人一比一复刻了“坐高铁”系列的整套流程:

消毒、泡茶、剔牙、刷牙、卸妆、去厕所喷香氛、拿着手机闪光灯检查隐藏摄像头。

然后带着自己大包小包的破烂被乘务员赶下车。

有一位抖音博主,在讽刺赛道一马当先。他的作品《精致男生坐滴滴》就是这一系列的代表作。

坐滴滴之前,先拿出酒精喷雾给车把手消个毒再开门,毕竟谁能知道一辆车一天有多少人坐过,细菌太多了。

消完毒之后,我们再用吸尘器给座位来一套大扫除,清洁完毕之后,给座位套上一层塑料布,干净又卫生。别忘了带上无菌手套,给车座内部也消消毒。

这么一套流程操作下来,差不多也就到目的地了。

就算是坐公交车也要体面。不能忘了给把手消消毒,给座位铺好坐垫,给塑料瓶子里插朵花。

除此之外,还衍生出了《精致男生上网吧》《精致男生打麻将》《精致男生上厕所》。

比如来了网吧之后,先掏出一瓶油污净和一块抹布,把人体工学椅从上到下擦一遍。网吧的键盘和鼠标藏污纳垢,开机之前先仔细打扫干净里面的灰尘。

最后再点上一个女朋友送的香薰氛围灯——折腾完这一套动作,上网时间也差不多到点了。

网管看了都要拍手叫好:保洁今天不用来上班了,包间又来了个精致男孩。

最新推出的作品《精致男生上厕所》堪称这一系列的巅峰之作。

进入旱厕之后,先换好全套的防护服,拿出农药喷洒机,给整个旱厕消毒,接下来用洗地机给旱厕来一套深层清洁。

最后挑选自己的坑位,铺好红毯,放下小桌板,点好香薰,就可以精致地如厕了。

“精致女生”——这四个字本身就叠满了消费主义buff。

精致女孩们在高铁上表演精致,如果不是从云南腾冲坐到东北漠河,时间恐怕都不够用的。正儿八经坐高铁的普通人,恐怕连茶具还没摆好,车都快到站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一次最基础的带货而已。

义乌老板们都卖不出去的破烂,就靠这届网红们清空库存。

根据对5位出镜的主播统计,其中有2位来自同一家MCN公司“GirlPower少女派”,其他3位在简介里标注了自己没有签约公司,更有可能是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留意过那些“教人做网红”的网课,讲师会告诉你一个网红入门的基础小技巧:日复一日地模仿爆款,直到自己也变成爆款为止。

当第一条大鱼在这条赛道吃到红利的时候,更多的小鱼会循着气味追上来。

一部分人直接在简介下方的“橱窗”里挂出了自己视频里使用过的产品;另一部分通过女性向vlog的模式吸引品牌商务合作,例如卫生巾、护肤品、面膜、女性保健品、零食。

她们的目标很简单,用“廉价的粉红消费”榨干年轻女性手里最后的那几张票子。

在“精致女生xxx有多忙”后面一定还会出现一句话:“家人们谁懂啊,在高铁上拍到了人生照片”。

同类型的文案模版,滤镜拉满的虚假照片,几乎把小红书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垃圾处理场,这些话术加起来的智商都超不过60,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模仿着同一套动作,就像《黑镜》被机器控制大脑的可怜人——

从xx回来,戒断反应太严重了!

从xx回来,后劲真的太大了!

救命!在xx拍到了人生照片

xx,你不宣传它真是糊涂啊!

后悔了,后悔没早点来!

xx人民,你们的嘴真严啊!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小脑都萎缩了!

xx的审美已经在next level!

开1000公里,就为了这一口!

谁懂这一口糯唧唧的含金量!

人生建议:离开xx前,一定要去这家店!

于是整个互联网沉陷在语义重复的信息碎片里,字里行间写满了“消费”。

我们总是探讨“中文互联网是怎么死亡的”,实际上,小红书上的克隆文体才是杀死中文的第一高手。

大批MCN公司入场,制造着对生产力并无用处的网红。他们聚集在极端低智的语境下,不断重复制造着相同面目的语言垃圾与视听垃圾。

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有且只有“消费”这一个目的地。

欲望不需要被满足,因为欲望永无止境。

但如果把人的欲望当球踢,也未免太不尊重人的智商了。

比起消费主义本身,人们厌恶的是“把人当傻子耍”的“低智消费主义”。资本手下的带货网红们布置了一场明晃晃的粉红税陷阱,等待更多人跳进来。

视频一起手,博主们就植入了极为微妙的焦虑点——

“月薪五万普通女生”“33岁的精致女生”“小富裕的白领女生”,人群画像的颗粒度已经细到了纳米级别。

开头第一秒就在宣告:如果你想像我一样精致,你就必须像我一样消费。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是不爱自己的懒女人。

看似是女性掌握了消费主导权,实际上落入了以美与柔弱为名的消费陷阱。

例如每一个“精致女生”视频里都会出现的小林制药“消臭元”,就属于来自日本的“女性特供消费品”。

上完厕所之后给马桶滴一滴,厕所顿时充满花香味,这样就能掩盖如厕后的异味。

于是,消臭元这类女性特供产品应运而生。女人除了每个月为月经额外消费之外,还要为羞耻的女性身份再买一次单。

除了如厕的味道,日本对女性脱毛也有谜一般的执着。如果一个日本女生不脱毛,就会被社会视为怪胎和异类。日本女性在社会的长时间规训下,必须保持香软、光滑、无毛、娇小的状态。

当“精致女生”们用这些针对女性的商品,构建出一部两分钟的消费景观,让画面变得更加刺眼——似乎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加深着女性香软、柔弱、干净、粉嫩的刻板印象。

可是,是谁规定了女性必须成为“香香软软的小仙女”,又是哪些女性在用实际行动加深着这种不成文的规训?

说到底,女性凭什么要为了人类排便的味道单独支付一份费用?

可惜,在“精致女性”的视频里,她们却对这种性别矮化甘之如饴。

自从20世纪初现代广告出现以来,电视机里的画面就在不断贩卖关于幸福的美景。广告里的形象美丽、年轻、富有,他们拥有美好生活,都是因为拥有了某一种特定产品。

从最早的香皂广告开始,传媒就塑造着精致的中产阶级年轻女性形象,她们使用着某品牌香皂,于是摇身一变犹如贵族一般。一种关于消费的潜意识播种了人们的大脑:我们购买的不是香皂,而是出类拔萃的人生,是浪漫的爱情关系和光明的未来。

在广告的暗示下,普通人会陷入对自身的焦虑。那些失败的人,或许是因为没有使用止汗剂,没有使用漱口水,没有使用洗发露,没有消费应该消费的产品。这些弊病让他们被大环境拒斥、嘲笑,成为商业社会的边缘人。

当商品与人格挂钩时,人们会通过消费行为进行“自我救赎”,商品变成了解决一切难题的灵丹妙药。

当现代早期的女人们开始走进百货超市购物时,选择自由塑造了她们的主体意识。而消费主义牢牢抓住了女性与商品之间的火花,让女性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通过“清空购物车”成为了媒体宣传的“独立女性”,实际上却成为另一种被剥削的“新穷人”。

这一切都像极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精致女生”系列。

网红们按部就班续写着社会早就为女性准备好的刻板印象,兜售着一套关于消费的女性身份认同,大声对着屏幕外的女性呐喊“拥有了某件商品,你就拥有了相应的社会地位”。最后,资本只得到了一个结论:还是女人的钱好赚啊。

这个符号昨天可以是“小仙女”,今天可以是“精致女生”,明天还可以是别的。

更可悲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陷阱,而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的却是经济下行时期的“低智降级陷阱”。

回想起90后曾经面对过最离谱的消费幻想,还是一张耀眼的“环球黑卡”,那是一份关于全球化、特权俱乐部、金钱奢靡的美好想象。

而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幻想,却是购物车里的9块9破烂开会。这些毫无意义的商品无法提高生活品质,却能在无形中榨干他们最后辛苦攒下的工资。于是,在还没有见识过真正的花花世界之前,他们就已经在高铁上被骗得裤衩不剩了。

这是时代的衰落,也是一代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