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今年5月刚启动车险业务的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财保”)日前披露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财保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为6726.23万元,净利润为1846.20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603.72万元;上半年车险签单保费6739.39万元,均来自直销渠道,车险车均保费为4900元。
由于比亚迪财保的业务刚展开两个多月,多项核心指标并不具备参考性。例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616.9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617.48%,远高于银保监会对这两项指标须不低于50%和100%的监管要求。此外,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分别为-1834.03%、-1424.78%、-409.25%。
对此,比亚迪财保在报告中解释称,因公司于今年5月恢复业务经营,缺少历史业务转回,导致本年度已赚保费为负值,进而导致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为负值。随着经营周期的逐步进展,本年新签保单会逐步实现满期,以上指标将逐渐转变为正值。
目前,国内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普遍超过100%的盈亏点。综合成本率是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从签单保费来看,比亚迪财保上半年4900元的车险车均保费与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相当,后者为4903元。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财保过去三个月的保单全部来自直销渠道。由于省掉了代理环节,直营渠道对保险公司来说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行业人士表示,像比亚迪这样所有保单都来自直营模式的情况,目前在保险行业里独此一家,这实质上是把原来代理的客户资源自保了。就目前来看,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保住现金流。
“毕竟比亚迪的车系整体看赔付成本还比较高,短期想实现盈利还是困难。”上述人士表示,比亚迪作为专注于新能源车的车企,其产品赔付很高,所以比亚迪财险在短期内的业务一定是有选择性的。比如聚焦家庭自用车型,尤其是高端车型,这些车保费足够高,出险率相对低。而出险率高、配件贵、保费相对低的网约车市场,则出让给传统财险公司。
“要不然(上半年车险签单保费)也不会才6000多万的规模,以比亚迪的新车市场份额,上亿是分分钟的事。”上述人士称。
作为车企投资车险业务的典型代表,比亚迪财保在车险市场的表现颇受关注。比亚迪财保的前身是国内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的易安财险,该公司在2016年开业。2020年7月,易安财险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经营行为被原银保监会接管,2022年6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破产的保险公司。
2023年5月,比亚迪斥资36亿元收购了易安财险100%股权,易安财险更名比亚迪财保。比亚迪随后对该公司增资,将其注册资金从10亿元变更为40亿元,并将在业务范围内新增了汽车保险业务。
今年4月,比亚迪财保获准在安徽、江西、山东(不含青岛)、河南等7省以及深圳地区开展汽车保险业务,比亚迪财保由此正式进入汽车保险市场。5月,比亚迪财保成功开出首份车险保单,保费总额3900元,承保车型为比亚迪海豚荣耀版。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险目前并非盈利性项目,虽然保费高于燃油车,但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新能源汽车因为处于技术发展和推广期,所以出险率和赔付率都较高。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往往涉及核心的电池系统,且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多采用一体化轻量设计、由主机厂垄断原配件,导致无论电池系统还是车身架构,一旦局部受损必须进行整体更换,这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和维修费用远高于燃油车,也使得目前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上难以盈利,进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保费高、上险难,甚至传出某些新能源车型登上保险公司“黑名单”的消息。
据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2023年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实际上比燃油车高出大约21%,其中纯电车每年保费比油车贵1687元,约为燃油车的1.8倍。众多新能源车主经历了保费隔年大幅上涨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整车企业亲自涉足车险业务成为新趋势。据统计,包括比亚迪在内,广汽、上汽、一汽、东风、吉利等主流汽车企业,以及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都已开始入局新能源车险市场。与保险公司相比,整车企业更了解车型的性能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保险数据的更新,以及专属保险品种的设置和费用的合理化。但保险业重资产的属性对车企而言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风险。
比亚迪财保之所以更受关注,与其拥有国内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用户有关。2023年,比亚迪销量超过300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财保刚启动就拥有了巨量的潜在客户群。不过,从国内新能源车险的整体情况来看,比亚迪财保能否在快速扩大业务时抵御新能源车高赔付成本所带来的资金链挑战,仍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