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许梦旖/文 在核酸检测业务的潮水退去之后,IVD(体外诊断)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普遍加大。如何扭转局面,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考验着行业内的企业。
9月5日,圣湘生物(688289.SH)发布公告称,其产品人ALDH2基因多态性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批上市,可为评估人体酒精代谢能力提供参考。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国内IVD领域龙头公司圣湘生物与达安基因(002030.SZ)业绩出现明显反差。
2024年上半年,圣湘生物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67.63%;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70.93%。
与此同时,达安基因2024年半年报成绩并不理想,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下降25.3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99亿元,上年同期约为4.03亿元。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圣湘生物与达安基因的业绩差距越来越大呢?9月5日,民建中央上市公司专委会委员石磊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这两家公司营收差距被拉开的最主要原因是战略方向的不同,圣湘生物选择了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持续做深做透,达安基因则是早早布局了IVD全产品线。
“第二曲线”业绩反差
由于核酸检测业务需求消退,2023年圣湘生物与达安基因的业绩均出现相应下滑。财报显示,2023年,圣湘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10.07亿元,同比下降84.39%,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81.22%;达安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滑90.20%,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98.07%。
不过,圣湘生物的“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增长迅猛。财报显示,2023年圣湘生物呼吸道类产品营业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达680%;常规试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149.33%。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上半年,圣湘生物已连续三季度实现业绩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3.75亿元,环比增长82.86%;2024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100.31%;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7.17亿元,同比增长67.63%。
局面的扭转得益于圣湘生物对呼吸道疾病领域产品的提早布局。相关公告显示,2023年,在呼吸道疾病领域,圣湘生物已搭建涵盖60余种产品的矩阵式布局,能够提供单检、多联检、免疫抗原、耐药基因筛查、病原体二代测序等多种组合方案。
石磊认为,疫情之后,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赛道迅速兴起,甲乙流、肺炎支原体、百日咳等疾病检测产品销量向好,圣湘生物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持续做深做透,通过完善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产品矩阵,几乎抓住了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赛道的全部风口。
与圣湘生物深耕呼吸道检测赛道的发展策略不同,达安基因已陆续构造出其金融版图。
2023年年报显示,达安基因通过达安金控间接持有安鑫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西藏安纯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安赢达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香港安丞达投资有限公司、达安融资租赁(广州)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霍尔果斯安丞达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及间接持有达金环球香港有限公司65%股权。
但金融服务业务并未向达安基因创造出积极的业绩回报。2024年上半年,达安基因金融服务收入为1352万元;2023年,达安基因金融服务收入为3204万元。
经济观察网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达安基因董秘办公室,接电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达安基因主营体外诊断业务,疫情前后业务没有转型与变化。
经营“护城河”存差距
石磊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足够宽、足够深”的经营“护城河”是体外诊断公司竞争的关键,技术方面的独特性及与医院科研机构或者临床检验机构的合作关系,将逐步形成公司的品牌效应。
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圣湘生物新增72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公司研发投入为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77%,占营业收入的20.18%。
圣湘生物董秘办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圣湘生物未来战略是计划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平台化公司,呼吸道、妇幼健康、个体化用药、免疫诊断等领域是圣湘生物的研发投入方向。
公告显示,2023年,圣湘生物战略投资安赛诊断,设立具备核心专利技术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平台产品线,全面进军免疫领域;与加拿大Sepset公司(联合创始人Robert Hancock教授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达成战略合作,发力脓毒症快速诊断领域,测试开发和临床前研究加速推进中。同时,公司进一步深化与即时检验领域全球领先的英国QuantuMDx团队的合作,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多个产品的研发取得良好进展。
与此同时,达安基因的研发投入金额及研发人员数量则呈下滑态势。2024年上半年,达安基因研发费用为1.19亿元,同比下滑21.73%。2023年,达安基因研发投入总金额为5.29亿元,同比下滑52.84%。
达安基因在公告中表示,多年来公司承担了生物技术领域中多项国家、部、省、市等各级重大专项和研究课题,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省市技术研发中心,并与众多的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企业以及国内医院建立了各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