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哈密市伊州区疫情情况,哈密市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哈密最早的名称为:西漠(西膜)、古戎地。
2、《穆天子传》载:“己巳,至于文山,西漠(西膜)之所谓口,觞天子于文山,西漠之人乃献食马三百,牛羊二千…...”意思为流沙之西,《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代,由此可见,哈密被称为“西漠”(西膜)是战国之前,如果从周穆王算起的话,时间距今为3000年左右。
3、但是,在查看资料时,《伊犁历史与文化》一书对“西漠”(西膜)就不仅仅是哈密的地名那么简单了,很可能是哈密当时就是以塞人为主要居民的地区了,因而就以自己的人种命名了当时的哈密绿洲。
4、他们和黄种人也就是羌人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绿洲大地上,造就了哈密三千年前的绚烂多彩而又神秘的游牧文化。
5、这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哈密和伊犁都曾是塞人的根据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6、 第二个名称就是“昆莫”。
7、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说:“禹贡九州之外,古戎地。
8、古称昆莫,周穆王伐西戎,昆吾献赤刀,后转为伊吾,周衰戎狄杂居泾渭之北,伊吾之地又为匈奴所得。
9、”现在,哈密地区还有伊吾县,保留着名称的传承。
10、春秋战国时代以前,从河西走廊到哈密、罗布泊都是游牧民族,包括外来的欧罗巴人种的塞人、大月氏、乌孙。
11、其中,塞人、大月氏、乌孙人都是哈萨克的主体族源。
12、他们都曾游牧在敦煌到哈密之间。
13、有些学者如著名西域史专家苏北海等认为哈密原来的名称应为昆莫,他在他的那本著名的《西域历史地理》中写道:哈密的名字源于乌孙人的首领“昆莫“,伊吾之音是由昆莫转变而来,从而可知昆吾、伊吾、伊吾卢,以及后来释城的哈密、哈密力、哈迷里都是昆莫的一音之转。
14、汉人在古代译兄弟民族名称时,把库木尔译成昆莫,而少数民族则直称库木尔。
15、昆在突厥语中是太阳的意思,莫是统治者的意思,因此,哈密二字是就像太阳一样的统治者的意思。
16、对这个说法,有学者不同意,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认为:哈密古为昆莫之地,古籍记载不甚详备。
17、但是,乌孙人和塞人血缘关系浓厚,从某种意义上讲,乌孙人是塞人的后裔。
18、乌孙作为历史上被称为:“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以东”,是不会有问题的。
19、这里的祁连山,大多数专家学者已承认应该是位于哈密境内的东天山。
20、乌孙人与大月氏人、羌人杂居于敦煌至哈密绿洲也是顺理成章的。
21、 第三种是著名维吾尔学者阿不都西库.穆罕木德.伊明提出的,他认为,哈密二字的意思要从哈密在新疆的位置入手考虑,他经过大量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哈密本意就是新疆东大门之意。
22、 第四种著名西域研究学家、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的意见。
23、他是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弟子,中国屈指也数能读懂吐火罗文的人,通过对吐火罗文的研究,他提出一个崭新的提法。
24、他认为;哈密古代被称为“伊吾卢”,为夷狄生长之地,有蒙古人种,也有欧洲原始人种,还有高加索白种人种,文化层次丰富,具有多元性。
25、而“伊吾卢”是大月氏也就是吐火罗人对哈密称呼,意思是“龙马”。
26、联想到大月氏人对马的崇拜,此说不无道理(后文将谈到这一问题)。
27、哈密作为多种人种杂居之地,对“伊吾卢”的称呼也带有其他味道,伊吾后面加了个卢,应该是哈密当地土著夷狄人的习惯,到东汉后,随着东汉政府的管理最终定名为伊吾。
28、库车在历史上曾经定名为“伊罗卢”,和哈密的原称“伊吾卢”非常相似,也是吐火罗语,大月氏人的统治地域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29、 第五种是蒙古族语“窄沟”的意思。
30、主要是对拉甫却克的形象概括。
31、拉甫却克东西各一座城,中间隔着一条窄沟,故而谓之。
32、 第六种是哈木尔,为突厥语,蒙古语叫“哈密里”,因为有沙山哈木尔,所以地以山名。
33、这一说与后面的第十种基本一致。
34、 第七种是到五代时,又称为“葫芦碛”。
35、来由是伊州两边都是沙漠,哈密绿洲就在沙漠中间,一面是著名的罗布泊沙漠,一边是八百里的流沙莫贺延碛,形象好似葫芦,因以名之。
36、 第八种是《西域图志》记载乾隆的说法。
37、《西域图志》说:“阳关西一千六百里至鄯善,又西七百二十里至且末,又西两千里至精绝,又西四百六十里至扞冞,又西三百九十里至于阗。
38、”由此可知,扞冞在精绝和于阗之间,距阳关3780里。
39、这一说似乎有此牵强,哈密至阳关哪有1300多公里?《西域图志》解释:伊吾与哈密音不相类,意扞冞人尝居此。
40、因转扞冞为哈密。
41、 第九种“了望墩台”说,成书于乾隆年间的《钦定河源记略》中写到:回语哈密即哈勒弥勒之转音。
42、哈勒,了望之谓;密勒,台墩也。
43、地有墩台可以了望,故以名其城焉。
44、同一暑期的《钦定西域同文志》也说:“回语,哈勒弥勒之转音。
45、哈勒,了望之谓;密勒,墩台也。
46、地有了台,故名。
47、” 第十种“俱密说”。
48、但是此说者是清朝末年的学者陶葆廉,他在《辛卯侍行记》一书中写到:“缠回之称哈密皆日哈木尔(或库木尔),稽古者以哈密为汉伊吾,而不知哈密直名亦古。
49、《元和志》伊州纳职县北有俱密山,是哈密因山得名,唐初已然。
50、今三堡西北之哈木尔达坂即古俱密山。
51、西戎语哈、俱、库、克等均可通用。
52、”俱密山就是指位于哈密境内的东天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