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 正文
2024-01-21 01:48:13

三国关东是指什么地方(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国关东是指什么地方,关东是指什么地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自有文...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国关东是指什么地方,关东是指什么地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

2、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

3、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4、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

5、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

6、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不过是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时文化人把远古时代的理想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

7、因为尧舜禹三代还不具备形成国家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有〃州〃的行政区划与设置。

8、尽管如此,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

9、此四州之设,并不包括今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之地,仅以方位〃东北〃指称今辽宁省地。

10、 考之史,春秋以前,尚未在东北地区设制,仅以少数民族朝贡来确认其土地与居民同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

11、据《史记·五帝本记》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

12、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

13、所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

14、〃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

15、《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16、〃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

17、 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

18、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19、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

20、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

21、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

22、据《史记·匈奴传》载记甚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23、〃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

24、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

25、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

26、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

27、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

28、 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

29、为防御匈奴,集燕、赵长城之大成,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如《史记·蒙恬传》说:〃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30、〃辽东段长城,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仍把辽宁大部划入长城的藩篱之内,所置辽东、辽西与右北平三郡,是对燕制的承袭和进一步完善。

31、 两汉时期,继承燕、秦之制,除仍设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前汉时增设苍海郡、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

32、这些郡都设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其中,苍海郡仅设2年即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将真番、临屯两郡分别归并到玄菟郡、乐浪郡。

33、这些郡已把今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相当于今吉林省及接近黑龙江省地区,置于辖境之内,特别是把今朝鲜也分其地为四郡,归为汉的统一管辖之下。

34、这表明,两汉时对东北的行政管辖进一步扩大了。

35、以后,历朝不断扩大管辖范围,郡县州道设置也越来越多。

36、随着郡县制的巩固和完善,自然也促进了东北区域的最后形成。

37、 就地区名称而言,自秦汉以来,直至明中叶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涵盖今三省地区的总名称,惟辽东、辽西两郡之名沿用已久,以辽概指今辽宁而已。

38、前述〃东北〃只具方位含义,而燕秦以后,逐步在今三省分设郡县,但汉人与各少数民族不同处,行政区划各异,就是说,尚未统一起来,也就难用一个名称涵盖全地区。

39、作为一个地区,必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习俗诸方面形成大致的同一性,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而名称不过是对历史发展的一个界定。

40、我们看到,从远古以〃东北〃方位泛指,再演变到具体的辽东、辽西,实际是一个地区的两部分,故后人合辽东西统称今辽宁省地为〃辽〃。

41、这又与行政区划建制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没有行政区划就无法形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区域。

42、 燕国在今辽宁设郡,对东北区域的形成来说,无疑具有开创意义。

43、秦汉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

44、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北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秦汉的设置,推行郡县制。

45、这些郡县(州),都设置在今辽宁省境及朝鲜部分地区,而不及吉林和黑龙江省。

46、对生活在现今吉黑两省与今内蒙古东部的东夷各族、鲜卑、乌桓等民族,另设东夷校尉、护鲜卑校尉、护乌桓尉等管辖。

47、这些民族同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维持着安定的局面。

48、 从隋唐,中经辽金至元,约700多年,是东北区域形成与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就是中原王朝对东北的行政区划,从原有的南部向北部即吉黑两省发展,并使全地区的行政区划完善起来,从而建立了中原王朝对全地区的统治,特别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代王朝,对全地区的发展尤有特殊的意义。

49、 隋存在时间不过30多年,对东北的建树不明显,仅设北平郡与辽西郡,其辖境从今河北省东北部至今辽宁西部地区。

50、因为高句丽处于战争状态,隋对东北的行政管辖有限,高句丽没灭,而它自身却短命身亡。

51、唐继其后,国力迅速强大,最终灭亡了高句丽,而且把行政建置推进至黑龙江流域,开创了区域发展的新时代。

52、 高句丽是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被灭掉的。

53、当年十二月,唐即设安东都护府,恢复中央对辽东故地的行政管辖。

54、不仅如此,而且将府治设在平壤,汉江以北、东达日本海的今朝鲜北部疆土归入中国的版图,置于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之下。

55、但这种局面未能持续多久,随着府治的不断内迁,辖境也渐渐缩小。

56、上元三年(676年),将府治自平壤迁至今辽阳市旧城,再迁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山城),以后,又迁至幽州、平州、燕郡,直至迁到辽西故城,亦即隋朝的辽西郡,约当今辽宁义县大凌河东王民屯附近。

57、安东都护府治的屡次内迁,最重大的一个后果,就是放弃了中国应领有的今朝鲜北部的疆土,退回到汉魏时辽东郡的辖境,沿袭了唐以前历代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权。

58、 在今辽宁西部地区,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是契丹人聚居之地。

59、唐朝在这里分设营州都督府与松漠都督府,其下各设所属契丹州,共有17个。

60、严格地说,在契丹聚居地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实始于唐,表明契丹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已进入中华民族的行列,同时,也与东北区域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61、 在奚族居住的老哈河流域,设饶乐都督府;在霫族居住的今西拉木伦河以北,至大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分置真颜州、居延州,今属内蒙乌珠穆沁旗一带。

62、而在室韦诸部落居住区所设行政机构已深入到今黑龙江省腹部。

63、据考定,室韦部落的主要居住区是在嫩江流域。

64、约至唐中后期,在这一地区设室韦都督。

65、尤有重大意义的是,唐自建国初,至中期,先后在黑龙江流域靺鞨人的居住区设置管辖机构。

66、举其要者,如,著名的黑水都督府,即设在黑龙江下游黑水靺鞨所在地区;忽汗州都督府设在今俄国滨海地区东南的沿海一带。

67、当渤海国建立后,其国王受唐朝敕封为渤海郡王,成为唐管辖下的东北地方政权。

68、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共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原黑水都督府所辖之地,直至辽东地区都并归为它的属下。

69、 唐统治时期,特别是灭亡高句丽以后,在已有的建制基础上,对今东北三省包括吉黑两省西部的内蒙部分地区,全面进行政治建制,系统而完备,远远超过了唐以前历代建制规模和水平。

70、后虽归并于渤海国治下,却仍然是唐代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1、唐代对今东北地区大规模的政治建制,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72、今明两天此时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名称,就是说,还没有一个可以涵盖今三省的区域名称。

73、 这种情况,到了辽统一北方的时期,人们的地理概念有了新的变化,就是将今三省看作是一个大区域。

74、这从辽代的军政建制得到了充分地反应。

75、据《辽史·兵卫志》载,分〃东北路招讨司、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女直兵马司〃,各统所辖诸民族军政。

76、其《百官志》又有〃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的说法。

77、显然,在辽代已把地理方位——东北,引用为建制名称,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78、金代继承了辽代的习惯用法,仍以〃东北路〃设官职和机构。

79、实际上,辽金两代已把相当现今东北地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故其军政机构皆以〃东北〃名之。

80、比起建制虽属完备而名称各异的唐代,的确是一个进步。

81、这它表明,辽金人已把同处一个地理方位的今辽、吉、黑三省视为一个整体,第一次把表示地理方位〃东北〃引为机构建制名称。

82、这不仅仅是个名称的变化,还反映了人们的地理观念的飞跃。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