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 正文
2024-06-28 08:24:34

什么是八股文程式(什么是八股文)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是八股文程式,什么是八股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人,有的竟不知...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是八股文程式,什么是八股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更不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由。

2、我很久前在网上寻师访友时,便曾遇到一位误认为文言文就是八股的朋友。

3、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

4、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

5、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6、 八股文的异称——因该文中有四联,两两相对,好比人有两股,所以叫八股;又因为相对它相对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所以又叫"时文";可能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称八股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了,名实不符;明代出第的题目也有出自《五经》中,但主要还是出自《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特别是清代,所以八股又叫"四书文";那时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艺,所以又叫"制艺"、"经义"、"制义"。

7、 八股文的最大特点——八股文的体制,是要"代圣贤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哪位圣贤的口气来说,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

8、这就是前面所说"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的意思,更不准发挥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称八股只是"敲门砖"(指只是求官的途径),诚然,那时的文人多不屑写八股。

9、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文体。

10、八股本是元朝和明初开始定为考试科目的"四书文",溯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

11、创始者的文章据说是政治家王安石,但此事还不能确定。

12、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题目多出自《四书》,也就是以四书中的某字某句为题。

13、少数字的题(大约十字之内),称"小题";多数字的题(大约十字外),称"大题"。

14、也许是怕重复以前考过的句子,也许是为了增加难度,后来出的题多是东一词,西一句,比如榷大学》一句"日日新",又加一句《孟子》中一句"君命召",就以这六字为题了。

15、这在我们来看,有些不可思议。

16、 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八股文步骤,还并不怎么复杂。

17、首先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是起讲;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18、 "破题"——从破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解开"、"分析"的意思,就是要开篇先把题义点明。

19、也就是说出这次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也就相当于今天所谓文章的"主题"。

20、但有规定,第一是只能用两句话;第二是这两句要概括题义、解释题义,只是绝不能直说题义。

21、从实质上说,这种破题方法,和作谜语极为相似。

22、进一步来讲,整篇八股文就是谜面,题目便是谜底。

23、而且破题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关,破题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

24、有一篇题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题是--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

25、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横溢。

26、这也是最标准的破题。

27、再有一列笑话,题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题是--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

28、前句破"三十",后句破"而立"。

29、 承题——便是进一步作主题的补充,类似"副标题"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使命,以三句为标准。

30、 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的用意所在,内容大意,最多不超过十句。

31、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说就是正文。

32、较难的恐怕就是这四比了,因为每两股必须成为一副对联,共四联。

33、按对子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对。

34、试想,一句诗找出可对之句,毕竟不是很难,若是长篇大论的句子,句句都对上联,就不太容易了。

35、 收合——收场结束语,一般约八句之内。

36、 回答者:84204604 - 江湖大侠 八级 5-29 22:48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非常感谢!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中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37、又称时文、制义或制艺。

38、八股文滥觞于北宋。

39、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

40、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

41、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

42、不过写法初无定规。

43、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44、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45、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46、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47、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

48、“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

49、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

50、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51、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

52、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